《天下邵商》(二)曾小山: 湘商翘楚 邵商旗帜
言及邵商 , 曾小山是一座高山。
他缔造了湖南省第一家民营企业 ,坐拥两家上市公司 ,创办的天山铝业 连续 8 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行列 ,连续 7 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 500 强行列 ,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最具竞争力铝业集团 ;2023 年天山铝业 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他亲历了中国近几十年的风雨和沉浮 ,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见证过改 革开放的大江大河 ,也见证过数字时代的风流激荡。
他是邵商骄傲 ,更是邵商精神的集大成者 。按一种文艺的说法 , 曾小山 是一座关于“ 山 ” 的传奇 ,写满千山万壑的跋涉和翻越 ,饱含积土成山的智 慧和沉淀 ,成就山高水长的旷达和隽永。
立潮头 春已至
曾小山的创业历程 ,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的缩影。
1945 年 12 月 , 曾小山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市流泽镇。 因家庭成分原因, 1962 年初中毕业后 ,他回到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1969 年 ,24 岁的曾小山学 艺竹篾。要知道 ,在那个年代 ,养鸡、种菜、私自卖东西全被看成是“ 资本主 义尾巴”,是要被“ 割掉” 的。但确有像曾小山这样的人 ,他们在这个寒意料 峭的早冬 ,感觉到了季节和时代的变迁。即使 1975 年、1977 年先后两次被割 “ 资本主义尾巴”,抬走家具 ,变卖房屋 ,但曾小山不改初衷。
1978 年 ,改革开放春风拂遍神州大地 。1980 年 , 曾小山以仅有的 500 元钱在家乡邵东市流泽镇创办了邵东流泽铝制品厂 。 日后 ,这也被认为是湖 南省第一家个体户 、湖南省第一家民营企业 。这种“ 勇闯第一 ” 的勇气和胆 识 ,瞬间推倒了市场经济萌芽时期人们心中的“ 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很 快蔓延开来 ,奏响了一代代邵商搏击商海 ,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的序曲 ,也 为邵阳在全省 、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创下多个“ 第一 ”埋下伏笔。
一个最典型的家庭手工作坊 ,只有一条最为原始简陋的铸造生产线 ,聘 请了6 名工人 ,从事初级铝制品翻砂 ,生产铝锅 、铝桶 、铝火锅及铝盆等民 用铝制产品 ,开启了曾小山的创业之旅 。经过 5 年的辛劳打拼 , 1985 年 , 曾 小山积累了些许资金 ,再加上多方筹措 ,在铝制品加工基础上 ,他投资 30 余万元办起了年生产能力 3000 吨的基建材料小型轧钢厂。
1992 年春天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 南方谈话”,他不仅在中 国“ 南海 ” 画了一个“ 小圈”,也为中国的改革画了一个“ 大圈”。在瞬息 万变的市场竞争中 , 曾小山懂得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当时轧钢 厂和铝制品生产所需原材料都受制于人 , 曾小山在办厂期间少不了四处求 人 。通过深入调研 ,他认为轧钢厂原材料的生产投资太大 ,毅然选择铝业这 条发展路径 ,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 春天故事”。瞄准双牌水电站的电力资 源 , 1998 年 ,53 岁的他与当时湖南省水利厅下辖的双牌水电站合作 ,筹资 5200 万元 ,兴建年产 1 万吨电解铝的双牌铝厂 。开办初期 ,资金难 、技术 难 、管理难 ,他带领妻子 、儿女一道 ,亲力亲为 ,艰苦奋斗 ,解决了一个又 一个困难 ,企业慢慢走上正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铝材料需求旺盛 , 曾小山在双牌铝厂取得成功 的基础上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打出了一系列“ 组合拳”。2000 年 7 月 ,他 兴建贵州省六盘水市 5 万吨电解铝生产基地 ;翌年 3 月 ,他带领 3 个弟弟, 在贵州省安顺市破土兴建了同规模的铝业公司 ;5 月 ,他又筹资 1 . 2 亿元, 回家乡扩建邵东铝业公司 ,建成了年产 2 万吨的铝板 、铝带 、铝箔生产线, 填补了湖南 、江西两省铝箔带深加工的空白。
2002 年 , 曾小山在湖北省宜昌市征地 600 亩 ,动工建设年产 20 万吨铝 锭的生产基地 。同年 ,他带领子女们进驻上海 ,打通产品出口环节 ,让铝业生产销售融入国际市场 。2004 年 10 月 ,他与江苏省江阴市霞客镇签订协议, 征用土地 380 亩 ,开办江阴新仁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0 年 5 月 ,适逢中央 召开新疆经济工作会议 , 曾小山抢抓先机 , 于 6 月集聚人才资金 、技术团 队 ,举家西进 ,与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合作 ,利用新疆优于内地差异的产业 政策 ,依托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 ,落户石河子 ,成立农八师天山铝业 ,征地 1 万亩 ,经自治区和兵团批准立项年产 140 万吨电解铝 ,360 万千瓦自备火 电厂 ,60 万吨碳素材料及所属配套项目 ,历时 5 年奋斗 ,顺利建成投产。
2015 年 , 曾小山响应兵团号召支持南疆发展 ,在阿拉尔市大沙漠边缘投 资 25 亿元 ,建设南疆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 。2017 年 ,他在广西百色地区投 资 75 亿元 ,利用当地和越南的矿产资源 ,建设年产 250 万吨氧化铝的天桂 铝业 。2018 年 ,他引进日本技术和先进设备 ,建设年产 5 万吨高纯铝提炼生 产线 。2021 年 ,在江阴新仁铝业投资 22 亿元扩建新能源汽车电池铝箔生产 线 ,延伸生产链。
至 2023 年 ,集团资产总投资 350 余亿元 ,实现年总产值 250 余亿元 ,产 业分布湖南 、新疆 、广西 、江苏 、上海 、贵州等省市。
八面风 天地阔
一路风雨一路歌 。 目前 ,天山铝业已发展成为新疆“ 十二五 ” 规划的重 点骨干企业 ,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财政厅评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被兵团评为铝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被自 治区评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 。集团下属子公司“ 天铝有限 ”“ 盈达碳 素 ”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天展新材料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 人 ”企业① 。天山铝业现在是国内少数几家具有完整一体化铝产业链优势的综合性铝生产 、制造和销售的大型企业之一 ,系亚洲最大 、位居世界前列的 煤电铝一体化企业 。原铝产能排名全国第二 ,总产能位列全国前十。
2010 年 ,天山铝业在深交所上市 ,最高市值曾超过 650 亿元 。在有色金 属上市公司中 ,总市值排名第 8 , 净资产排名第 6 , 净利润排名第 9 ; 位列中 国民营企业 500 强 。截至 2023 年 ,天山铝业已累计上缴税费超 100 亿元 ,每 年带动劳动力就业 8000 人以上。
“ 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全球经济复杂 多变的环境下 ,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如招商引 资政策 、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 、人才引进 ,多次派工作组到企业指导操作协 调 ,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 。未来我们仍将秉承开拓创新 、稳步发展的企业精 神 ,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曾小山说。
赤子情 报桑梓
曾小山“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老百姓 , 以先富带后进 ,关心社 会民生 。40 年来 ,他坚持以种种“ 义行 ”“义举 ”奉献社会 ,反哺乡亲 ,先 后成立“ 小山教育慈善基金 ”“ 曾小山扶贫助学基金会 ”“新仁励学基金会 ” 等 ,并捐建邵东市第一实验学校。
1998—2023 年共捐款 1100 万元资助 500 多名贫困学生 ;2002 年捐款 30 万元修建流泽中学科技楼 ;2003—2023 年捐款 800 余万元修路架桥 ;2004 年捐款 40 万元修建流泽小学 ;2008 年捐款 100 万元修建邵东流泽卫生院及 改造农贸市场 ;2012 年捐款 130 万元修建流泽敬老院 ;2020 年捐助 7000 万 元支持建设邵东市第一实验学校 ;2021 年捐款 1000 万元成立流泽镇小山基 金会扶贫助学 ;2020—2023 年在长沙望城投资 1 . 3 亿元修建公益非盈利性文 化园 ;等等 。曾小山先生回报桑梓奉献社会的义举不胜枚举。
万重山 再澎湃
天山铝业 、天桂铝业等项目建成投产后 ,子女们在 30 年间随父母一路 风雨同行 ,全方位接管家族产业 ,都劝其乐享晚年 ,但曾小山不甘于在上海 的平静生活 ,2016 年 ,70 余岁的他回到充满乡情乡音的湖南 ,开办自己所 谓的自留事业。
2019 年 , 曾小山投资 5 亿元创办贵州沂台酒业有限公司 。沂台酒业位于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赤水河畔 ,坐落于 7. 5 平方公里内的酱香型白酒核心产 区 ,在当地签约建立万亩有机红缨子糯高粱生产基地 ,从源头上确保了酒品 的卓越品质 。沂台酒业的创立宗旨是“ 让身边的人喝到真正的优质好酱酒”, 展现了曾小山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消费者的深厚情感。
2021 年 8 月 ,紧跟新能源时代步伐 , 曾小山在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窑镇投资 20 亿元创办贵州新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满 腔的热情 ,书写着新能源事业的新篇章 ,人称“ 大龄中年中的进步哥”,建成年产 30 万吨新型磷酸铁锂材料生产线 , 已于 2022 年 5 月投产。
虽近 80 高龄 , 曾小山依然身体健朗 ,仍在全国各地商业版图上辛勤耕 耘 。作为天山铝业创始人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企业家精神 ,他的创业 故事激励着邵阳青年创业者的奋斗豪情 。他一生低调沉稳 ,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和挑战 ,无论历经多大的坎坷浮沉 ,他始终保持着激情和梦想 ,披荆斩 棘 、劈波斩浪 , 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年龄不是事业的枷锁 , 只要心态年轻 ,拼搏精神不灭 ,就能不断取得成就!
“ 有勇有谋有魄力 ,知行合一善作为 ;一心做事是人生修行 ,不闲着才 不枉费此生。”这几句话 ,也许可以算作对曾小山初心如磐 、砥砺前行最好 的诠释!
(本文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