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由中共邵阳市委统战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市工商联共同编纂,我校邵商研究院具体编写的系列丛书《天下邵商》第一辑在第七届邵商大会暨2025年“校友回邵”大会上正式首发。
《天下邵商》(序)
《天下邵商》编委会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在民营经济中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经验,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敢闯敢干,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邵阳,古称宝庆,位于湘中偏西南,雪峰耸峙西北,资水流贯全境,素有“铁打的宝庆”之称,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自古为交通要道、商埠中心,是梅山文化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邵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不仅诞生了魏源、蔡锷等众多眼观天下、忧国忧民的历史名人,而且涌现了一大批勇闯天下、重信重义的邵阳商人。
早在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今邵阳市区西部垒土筑城、开市兴商,境内居民沿江而贾,由资江入洞庭,沿长江抵东海,肩挑背驮做买卖。及唐宋时,邵阳已开采金银铜矿,人户兴旺,遂达20万众之多,矿产业、造纸业、印刷业等百业兴旺,货通广袤。明清时期,邵商就以“吃得苦、霸得蛮、重义气、讲诚信”的品格,修码头、开商埠、闯天下,积累了丰富的从商经验。
清代的宝庆府商业、手工业比较发达,是湘西南农林副土特产、手工艺品的集散地。一条条毛板船载着大批木材、纸张、煤、烟叶、茶叶、山货、锑锭、铸锅、石灰、石料等物产,由资水通洞庭湖达长江,源源不断运往汉口。邵商在汉口建造了辐射全国的宝庆码头,成为当时汉口最有实力的一支湘商队伍。“宝庆巨贾”“湘中南第一米商”申承述兄弟始建于1823年的“荫家堂”,如同乔家大院之于晋商,被视为邵商的文化载体和精神家园,将抱团、慈善、创新的“文化密码”植入邵商血脉。
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从邵阳走向世界,用“敢为人先”的远见卓识,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其《海国图志》成为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启蒙著作。在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的影响下,一大批湖南人在民族危难之际,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曾国藩、左宗棠、刘坤一等湘籍洋务运动先锋,在全国各地先后创办了近200个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禹之谟先后在湖南多地筹设了湘利黔纺织厂,成为近代实业救国的湘商领袖。
民国时期,许多邵商在爱国主义思潮的带动下,开办工厂、创建企业,抵御列强经济侵略,助推民族工业发展。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民国时期邵阳工业行业共有633个工厂、3家现代企业。他们在外资挤压、战争破坏、军阀勒逼的艰难环境下,仍然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境界和目光远大的经商视野,在实业救国上体现了邵商的责任与担当。
今日之邵商,兴于改革开放之后。穷则思变的邵阳人在湖南乃至全国率先弃农从商,成群结队走出家门,从小买卖的“扁担经济”起步,一路吆喝,设场立市。1978年7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放开农贸市场》的评论文章,肯定邵东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积极沟通信息,将黄花菜等农副产品迅速销往全国各地的做法。到20世纪80年代,以“个体户”身份崛起的邵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游商部落”,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创办湖南第一家民营企业,建立湖南第一个民营经济开发区,搭建起第一条中国至老挝的友谊通道等,在湖南乃至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创下多个第一。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邵商先贤“敢为人先、吃苦霸蛮、重信重义”的精神特质,引领一代又一代邵商搏击商海、勇立潮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企业家,如“湖南民企第一人”曾小山、“大汉模式”傅胜龙、“勇闯东盟”刘纯鹰、“中国支付行业领导者”唐彬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遍布全球的邵商近100万人,总资产超过4万亿元,28家湖南商会的会长由邵阳人担任,在外邵商担任高管以上职务的上市企业达41家。与邵阳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达170个,在湖南省排第二,邵阳市在境外投资经商的人数位居全省首位,东盟地区的邵商超过10万人;部分商品市场份额全球领先,其中打火机、红包分别占全球70%、80%的市场份额。
邵商作为湘商的一支劲旅,在全省实施“湘商回归”工作中担当着“开路先锋”的重要作用。自首届全球邵商大会以来,邵商回乡投资超过3000亿元,占全市招商引资总额的近八成。广大邵商实力雄厚、故土情深,是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邵商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实业报国、造福桑梓,敢闯敢拼、通变求新,团结共进、互利共赢,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的精神风范,令我们心存敬佩、引以为傲。
当前,邵阳市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现代化新邵阳。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邵阳发展更加需要与邵商兴业同频共振。编撰《天下邵商》丛书,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论述,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促进“两个健康”,推动邵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宣传杰出邵商的成长故事、创业历程、发展成就、精神品质,激励大家学习优秀榜样,坚定发展信心,勇于创新、创造,营造正确认识、充分尊重、积极关心民营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为广大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加油、鼓劲,指引和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创新实干,开拓进取,勇担社会责任,努力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
丛书立足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代变迁,客观描述全球邵商生存与成长的真实面貌,生动表达他们对梦想、财富和责任的理性认识,展现了邵商群体的精神特质,呈现出邵阳式的商道智慧。本书为丛书第一辑,采用纪实传记和现场访谈录的形式,讲述了曾小山、傅胜龙、唐彬、刘纯鹰、谢向君、游林、蒋保强、蒋太柏、粟武洪9位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同时,以“理性的通俗”叙事文体,对邵阳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家风家教等进行了全景展现。
“国家当富强,始基端在商。”企业家是社会财富创造的发动机,而广大邵商是邵阳最优质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期待有更多杰出邵商竞相涌现,成为现代化新邵阳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让我们以本书为契机,深入学习和传承新时代邵商精神,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新的邵商传奇、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